央广网泰州9月23日消息(记者庄滨滨)绿草如茵的露营基地、波光粼粼的垂钓池……驱车行驶在新开通的常泰长江大桥上,大桥北侧的泰州江畔晓月露营基地颇为醒目,除了泰州市民节假日来此休闲度假,不少来自长三角周边地市的游客也慕名而来。
一个由闲置村民广场改造而成的露营基地,自2023年运营以来,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超100万元,去年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36万元。从荒废场地到富民增收的“聚宝盆”,嬗变背后,是当地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、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俯瞰露营基地(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)
夏末秋初,暑气未消。在泰州泰兴虹桥镇公殿村村委会旁的露营基地,几名游客正在悠闲垂钓。“我们在网上搜到了基地,就驱车赶过来,这里不光交通便利、风景好,各种休闲设施也很丰富,周末很适合来放空。”来自常州的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。远处,在帐篷下闲坐的游客,咖啡馆里飘出的香气,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的生机。
展开剩余57%“以前这个广场年久失修,杂草丛生,村民也很少来这里。村‘两委’通过绿化景观重塑、新建地标建筑,打造了现在的露营基地。”公殿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马健带着记者一边走,一边介绍,如今,露营基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,拥有露营、垂钓、烧烤、阅读书吧、草坪活动区、咖啡馆等功能业态,可以满足家庭出游、朋友聚会、团队拓展等多元需求。
有了露营基地,如何丰富游客体验?马健和村干部们发挥乡村优势,开展水果采摘、种植科普等农业体验活动,同时,基地积极承办省市文艺展演、“苏超”集中观赛等活动,为露营基地品牌赋能。
露营基地举行“苏超”集中观赛活动(央广网发 公殿村供图)
马健说,露营基地带火了公殿村的农产品销售,也为村民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。“我在露营基地打扫卫生,每月工资3000多元,离家近,还增加了收入。”赵章龙是公殿村村民,退休后,正好赶上村里建成露营基地,他就来到这里打零工。基地知名度日渐提高,在日常运营和重大活动中,不断增加灵活性用工岗位。
着眼未来,马健说,村“两委”将不断提升露营基地软硬件环境,探索“露营+农业+文化+生态”的发展模式,进一步扩大生态农场规模,开发更多特色农创产品和体验项目,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夕阳斜照,江波跃金,帐篷边的欢声笑语和咖啡香缓缓流淌。昔日的闲置地,如今已成为生机盎然的乡村会客厅。农文旅在此融合“走笔”,绘就了一幅村强民富、活力迸发的振兴图景。
发布于:北京市亿策略-股票加杠杆-个人配资炒股-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