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到74岁的刘晓庆和90岁的黄夏蕙那张合影没?说实话,我第一眼都没敢认。 刘晓庆那张脸,紧绷得像是被无形的手往后扯着,黄夏蕙的嘴唇红润得不太自然,整张脸有种说不出的怪异。 网友们直接炸了,都说“隔着屏幕都感觉害怕”。
但这还不是最吓人的。 记得那个33岁的女网红不? 五官精致,身材高挑,就因为抽脂感染,人就这么没了。 还有那个21岁的徐州女孩小娇,做隆鼻手术时直接死在了手术台上。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那儿,可为啥还有那么多年轻人,甚至高中生,拼了命地往医美机构里冲呢?
我有个亲戚的女儿,刚高考完就逼着她妈带她去割了双眼皮,开了眼角。 她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做了,现在单眼皮的都没几个了。 ”这阵势,好像没动过刀反而成了异类。
数据显示,现在“95后”和“00后”成了医美消费的主力军,占比都过半了。 以前高考后的“标配三件套”是手机、电脑、平板,现在倒好,变成了“改头换面三件套”:近视眼手术、烫发染发、割双眼皮。 有些家长不光不拦着,还主动掏钱,觉得这是给孩子的一种“投资”,觉得外貌优势能在以后找工作、找对象时加分。
可这里面的水太深了。 你永远不知道把你按在手术台上的人,到底有没有医师资格。有报告说,咱们国家合法的医美医师只占24%,剩下的全是非法从业者,人数足足有10万之多。 那些“黑机构”的数量是正规机构的6倍,每年因为黑医美致残致死的人,差不多有10万。 这个数字,想想都后背发凉。
那些不良机构的套路更是防不胜防。 先是用“18岁就要抗初老”这种话术给你制造焦虑,或者用299元的双眼皮、199元的水光针这种低价把你吸引过去。 等你人到了店里,他们就拼命贬低你,说你鼻子塌、脸太大,忽悠你加钱做更贵的项目。 更离谱的是,有些销售为了成单,甚至能编出“不做这个项目会破坏运势,影响父母寿命”这种鬼话。
还有些孩子,心理上已经出问题了。 有的人反反复复整容,总觉得这儿不对那儿不对,做完一个地方马上又能挑出另一个地方的毛病。 这在心理学上可能是一种叫“躯体变形障碍”的精神疾病。 这样的人,自杀风险比正常人能高出45倍。 这就不是美不美的问题了,是命啊。
说到过度整容的后果,看看那些明星例子就知道了。 张檬当年多灵啊,非想不开去整容,结果脸僵了,戏路也断了。 牛莉也是,本来挺大方端庄的,现在整得面部僵硬,自己都出来道歉了。 还有那个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,听着就吓人,切除神经让小腿变瘦,结果好些女孩做完连久站都做不到,甚至永远无法做剧烈运动了。 这种以破坏身体正常功能为代价的“美”,真的值得吗?
当然,也不是说所有的医美都不能碰。 像戚薇就挺坦诚,说自己打过瘦脸针,做过皮肤护理,但她反复强调一定要“适度”。 她说医美就像化妆,是加分项,但不能被外界的标准绑架。 关键是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。 去做项目前,一定得去国家卫健委网站查查机构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看看医生有没有执业资格。 用的药品和器械,也要核验是不是“械”准字号或“药”准字号,那些“妆”字号的玩意儿是绝对不能往脸上打的。
对于未成年的孩子,很多地方像广州、上海早就出台了规定,未经监护人同意,不能给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。 心理咨询师陈伟萍说得在理,孩子的审美首先是由家长塑造的。 家长要是整天把“颜值即正义”挂在嘴边,或者老是在学习等方面否定打压孩子,那孩子就很容易陷入自卑,想靠整容来获得认可。
再看看那些自然老去的演员,比如吴彦姝和叶童。 吴彦姝80多岁了,不化浓妆,脸上的皱纹透着从容,看着就特别舒服。 叶童满头白发,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,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魅力,根本不是靠打针能打出来的。这种美,才有生命力。
美妆博主苏漫笙说过,她后来变好看了,不是靠整形,而是通过健身、阅读这些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。 真正的改变,往往是从接纳自己开始的。
亿策略-股票加杠杆-个人配资炒股-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