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回应中抛出重磅消息,称对向乌克兰提供“战斧”巡航导弹“总体上已经作出决定”,仅需进一步明确乌军的使用计划与打击方向。这一表态迅速搅动全球地缘政治棋局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随即披露,此前特朗普曾当面询问泽连斯基“乌军是否能够打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”,而泽连斯基给出了“给武器就能做到”的肯定答复。
短短数日内,美国对乌军事援助的尺度即将迎来历史性突破,而俄罗斯的回应已如暴风雨般袭来。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即刻发声,直指此举“将是局势的严重升级”,但嘴硬宣称“不会改变基辅的处境”。真正的警告来自更深层次的战略威慑,俄总统普京直接点破关键——没有美国军人直接参与,乌克兰根本无法使用“战斧”导弹,这种参与意味着美俄关系紧张升级进入全新阶段。
俄军事专家安皮洛戈夫的分析更揭开了技术层面的真相:发射“战斧”前需依据高精度三维地形图规划路线,这类最高等级军事机密不会交给乌军,发射准备必然由美英专家操刀。这等于将美军人员直接置于与俄军对抗的前沿,所谓“代理人冲突”的遮羞布即将被撕碎。“战斧”导弹的威胁绝非口头渲染的虚张声势。最新版本的该型导弹射程可达2500公里,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?
展开剩余67%莫斯科距乌克兰边境不过400余公里,“战斧”不仅能轻松命中,还能再向外延伸1000公里。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、圣彼得堡、叶卡捷琳堡等重要城市,悉数落入打击范围。美国冲突研究所(ISW)的分析数据更具冲击力:基础型号(射程1600公里)即可覆盖俄境内至少1655个军事目标,包括67座空军基地;而2500公里射程的型号能将目标数量提升至1945个,76座空军基地无一幸免。
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市的军工工厂、萨拉托夫州的“恩格斯-2”空军基地等核心军事设施,都已被纳入瞄准镜。对比乌军当前的装备水平,“战斧”带来的战力跃升堪称质变。乌军现役射程最远的“风暴阴影”导弹仅有250公里,改装远程无人机的弹头重量不过50-100公斤,威力有限。“战斧”400-450公斤的弹头重量与超远程打击能力结合,相当于给乌克兰装上了“可以直击俄心脏的铁拳”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特朗普政府此举可能只是开胃菜,向乌提供“战斧”很可能成为提供其他更先进远程攻击武器的铺垫,这无疑是在一步步触碰俄罗斯的战略红线。俄罗斯的反制警告早已突破常规威慑的范畴。早在2024年11月,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就曾发出严厉预警:若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,俄罗斯可考虑将核技术转让给美国的潜在敌人。
这一威胁并非空穴来风,2024年7月俄罗斯更新的《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》已明确将核武器视为应对外部威胁的核心战略工具。在“战斧”援助即将落地的背景下,这种“核扩散牌”的威慑力被急剧放大——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之一,其核技术扩散将直接冲击《核不扩散条约》体系,把全球安全拖入未知深渊。美俄关系的走向更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混沌。
复旦大学赵华胜教授的观察指出,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俄美关系已发生历史性转折,美国不仅弱化了对俄安全担忧,还明确表示乌克兰不可能加入北约,一度让两国关系从“准冲突状态”出现缓和迹象。特朗普甚至在与泽连斯基的争吵中炫耀,前任给乌克兰的是“破布”,自己给的是导弹。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,是特朗普“交易式外交”的典型特征——既想通过军援施压俄罗斯,又试图在亚太战略重心转移中“甩掉”俄乌冲突包袱。
但“战斧”援助的决策,无疑会彻底颠覆这种微妙的缓和态势。俄罗斯对美深层疑虑本就难以消除,霸权思维与“主权至上”理念的结构性矛盾从未化解。美国一边释放和解信号,一边将能打击俄纵深的导弹送抵前线,这种矛盾操作只会让俄罗斯更加坚信,美国的妥协不过是战略欺骗。北约内部的裂痕也将因此扩大,2025年2月北约曾宣布乌克兰加入北约进程不可逆转,如今美国单方面加码军援,无疑会让欧洲盟友陷入“被绑上战车”的尴尬境地。
发布于:江苏省亿策略-股票加杠杆-个人配资炒股-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